案例分析大赛策划书
目录
一、活动概况………………………………………………..….2
二、大赛组委会……………………………………………….2
三、大赛方案……………………………………………….....3
四、活动时间流程…………………………………………..4
五、大赛形式与规则……………………………………….5
六、大赛的筹备工作………………………………………8
七、历届大赛量化成果…………………………10
一、活动概况
主办单位:共青团广东工业大学委员会
承办单位:共青团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委员会
执行单位:广东工业大学未来管理者协会
活动地点:广东工业大学龙洞校区
活动时间:2010年3月中旬——5月下旬
活动对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
比赛模式:学术竞技
组队方式:每队5名队员参加比赛(可以有替补人员,最多2名),队员自由组合。队员间如能跨专业则更好(仅为参考意见)。
二、大赛组委会
主席:邵际珍
副主席:李江、苏广浩
组员:钟冰冰、吴学谦、刘俊升、陈赞、李莹莹、钟国新、张嘉兆、邓丽平、吴锦文、梁杏婵、李思莹
学术指导:林红菱老师、谢卫红老师、李双玫老师、冯冈平老师
三、大赛构思与方案
1、大赛内容简介:
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案例分析大赛是国内外一项深受师生欢迎的学术竞赛。本次比赛均采用企业界提供的实际案例,以期加强企业界和学生有深刻的交流,激荡出富有建设性和开创性的构想,使学生能真正用所学的知识去实战中经受考验并获得提升,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学习精神,从而更好的推动学校案例教学的发展,也期待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课余学习生活。
学校本着持续推动学生交流和学术研讨风气的精神,希望藉由此次比赛为学校各学科之间提供一道理论的桥梁,提高校园学术大赛的质量,为学子们提供一次充满激情与挑战的平台。
第六届案例分析大赛在前五届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做好充分适应学校这种环境条件的要求,营造广工大学术学风,努力为学校的迎评促优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2、目的和宗旨:
提供给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软技能”“领导力”“综合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管理能力的舞台
3、口号:点墨学术领风骚 析究案例竞芳华
四、大赛活动时间流程
时间 |
活动 |
2009年12月中旬 |
第一期案例分析大赛简介宣传 |
2010年3月15、16日 |
报名前期宣传校道咨询 |
2010年3月15日--30日 |
接受报名 |
2010年4月9日 |
第一场讲座之综合篇(冠军研究生队) |
2010年4月11日 |
第二场讲座之战略与策略 |
4月15日 |
参赛队伍抽签分组 |
4月16日 |
第三场培训讲座之品牌学 |
4月18日 |
第四场培训讲座之礼仪 |
4月19日 |
队伍展示,个别奖项投票 |
4月23、24、25日 |
案例分析大赛初赛 |
5月7、8、9日 |
复赛与1/2决赛 |
5月21日 |
决赛,冠亚军之争 |
五月底六月初 |
后续工作 |
五、大赛形式与规则
1、比赛方式:
初复赛采用单淘汰赛,决赛采用对抗赛
2、初赛比赛流程:
阅读案例(15分钟)——小组讨论(30分钟)——口头报告(20分钟)——专家点评(10分钟)——比赛结束(全程由工作人员带领)
3、复赛32进8:
比赛程序 |
流程 |
时间限制 |
第一阶段 |
阅读案例 |
20分钟 |
第二阶段 |
小组讨论 |
30分钟 |
第三阶段 |
各队报告 |
20分钟 |
评委质询与问答 |
10分钟 |
4、8进2:
比赛程序 |
流程 |
时间限制 |
第一阶段 |
阅读案例 |
20分钟 |
第二阶段 |
小组讨论 |
30分钟 |
第三阶段 |
主持陈述 |
2分钟 |
各队报告(队员按编号) |
40分钟(每队20分钟) |
相互质询与问答 |
10分钟(每队5分钟) |
评委提问与回答 |
10分钟(每队5分钟) |
第四阶段 |
评委现场点评 |
10分钟 |
规则摘要:
第一阶段:地点:比赛双方集中在案例阅读室。
(1)、所有队伍必须按时入场,迟到五分钟以上的队伍将取消比赛资格。
(2)、阅读案例:限时15分钟,工作人员将案例分给各队队员阅读。
第二阶段:地点:各队独立的案例讨论室。
(1)案例讨论:限制时间为30分钟。各队由工作人员带离案例阅读室,进入案例讨论室,进行案例讨论,得出己方方案,做好必要准备。
(2)讨论阶段将由工作人员在讨论室进行监督,计时,并协助队伍解决除案例外的问题。(3)讨论结束前10分钟和3分钟,工作人员分别给予提示。讨论结束后所有队员在工作人员带领下离开讨论室,不得继续进行讨论
第三阶段:地点:报告室对战双方队伍由工作人员带进报告厅,进行一对一比赛。
5、总决赛流程
比赛程序 |
流程 |
时间限制 |
第一环节 |
案例展示 |
8分钟 |
第二环节 |
队伍展示 |
5分钟 |
第三环节 |
队伍分析案例 |
50分钟 |
第四环节 |
亲友团PK |
8分钟 |
第五环节 |
队伍提出案例解决方案 |
10分钟 |
第六环节 |
队伍互相提问 |
19分钟 |
第七环节 |
观众提问 |
10——15分钟 |
第八环节 |
评委提问 |
10分钟 |
第九环节 |
抽奖 |
3分钟 |
第十环节 |
评委点评 |
20分钟 |
第十一环节 |
现场颁奖 |
现场颁奖 |
6、大赛奖项设置
名次 |
数量 |
奖项设置 |
冠军队伍 |
一支 |
奖品; 一等奖证书 |
亚军队伍 |
一支 |
奖品; 二等奖证书 |
季军队伍 |
一支 |
奖品; 三等奖证书 |
优秀奖队伍 |
四支 |
优秀奖证书 |
最佳团队奖 |
一支 |
最佳团队奖证书 |
最佳学术奖 |
一名 |
最佳学术奖证书 |
最佳创意奖 |
一名 |
最佳创意奖证书 |
最佳台风奖 |
一名 |
最佳台风奖证书 |
最佳人气奖 |
一名 |
最佳人气奖证书 |
六、大赛筹备工作
1、嘉宾评委的邀请
嘉宾、评委类别 |
名单 |
备注 |
专家评委 |
林红菱老师、谢卫红老师、李双玫老师、冯冈平老师、高虹圆老师、许艳萍老师、黄家涛老师、胡挺老师、 宾宁老师等 |
需根据老师的时间安排来确定老师是否能来 |
领导、嘉宾 |
邵际珍书记、李江老师、张水银老师、衷华老师等 |
|
研究生评委 |
陈方圆、赵云峰、付菁、李学建、余洋、魏炎利等 |
|
2、参赛队伍和赛区
赛区 |
负责人 |
组织形式 |
队伍晋级形式 |
龙洞校区 |
苏广浩 |
初赛、复赛、决赛 |
初赛:N进30 |
复赛:32进2 |
决赛:2进1 |
大学城校区 |
钟永华 |
初赛 |
N进1 |
广东金融学院 |
钟冰冰、吕舒颖 |
初赛 |
N进1 |
3、大赛的培训
项目 |
内容 |
执行人 |
讲座一 |
案例分析综合培训 |
往届冠军/亚军 |
讲座二 |
品牌学 |
李维老师 |
讲座三 |
战略管理 |
谢卫红老师 |
讲座四 |
礼仪 |
曾海水老师 |
内部培训 |
面向会员和参赛队伍 |
未来管理协会 |
七、历届大赛量化成果
案例分析大赛往届成果量化总结表
第一届 |
内容 |
规模 |
数量 |
合计 |
培训讲座 |
300人/场 |
共3场 |
共900人/次 |
初赛队伍 |
40支队伍 |
5—7人/队 |
245人 |
初赛观众 |
180人(估算) |
2晚 |
360人/次 |
复赛队伍 |
16支队伍 |
5人/队 |
80人 |
复赛观众 |
200人(估算) |
1晚 |
200人 |
总决赛队伍 |
4支 |
1晚 |
20人 |
总决赛观众 |
250人(估算) |
1晚 |
250人 |
全校关注率 |
龙洞校区50%,本部校区:30% |
获奖名单 |
名次 |
队名 |
队长 |
队员 |
冠军 |
COMZE队 |
陈鹏飞 |
黎小环、吴少颇、胡安娜、欧阳鹏 |
亚军 |
天藤队 |
谢建斌 |
邱尚钰、叶涛涛、潘幸得、詹媛 |
季军 |
未来管理者队 |
张强 |
彭洁、林晶、邵彦华、黄少婷、江文锦 |
最佳个人奖 |
黎小环 张强 谢建斌 胡伟达 |
第二届 |
内容 |
规模 |
数量 |
合计 |
培训讲座 |
300人/场 |
3场 |
900人/次 |
初赛队伍 |
58支队伍 |
5—7人/队 |
380人 |
初赛观众 |
350人/晚(估算) |
2晚 |
700人/次 |
复赛队伍 |
16支 |
5人/队 |
80人 |
复赛观众 |
350人/晚(估算) |
1晚 |
350人 |
总决赛队伍 |
4支队伍 |
5人/队 |
20人 |
总决赛观众 |
350人 |
1晚 |
350人 |
全校关注率 |
龙洞校区60%,本部校30%,大学城的20% |
获奖名单 |
名次 |
队名 |
队长 |
队员 |
冠军 |
新锐队 |
杨江娜 |
谭君荃、黄元宗、林萌菲、刘伟 |
亚军 |
Ultra-Hunte |
杨军 |
何泽荣、罗鹏、钟巧明、叶秀英 |
季军 |
未来管理者队 |
杨名扬 |
刘淑婷、房志辉、蔡国伟、赵云昊 |
第四名 |
Flame |
周松竹 |
洪晓晴、宁军勇、黄志洪、梁韵诗 |
最佳个人奖 |
谭君荃、何泽荣、杨名扬、洪晓晴 |
第三届 |
内容 |
规模 |
数量 |
合计 |
培训讲座 |
320人/场 |
3场 |
960人/次 |
初赛队伍 |
68支队伍 |
5—7人/队 |
380人 |
初赛观众 |
350人/晚(估算) |
2晚 |
700人/次 |
复赛队伍 |
16支 |
5人/队 |
80人 |
复赛观众 |
350人/晚(估算) |
1晚 |
350人 |
总决赛队伍 |
4支队伍 |
5人/队 |
20人 |
总决赛观众 |
350人 |
1晚 |
350人 |
全校关注率 |
龙洞校区70%,本部校10%,大学城的20% |
获奖名单 |
名次 |
队名 |
队长 |
队员 |
冠军 |
全垒打 |
陈俊末 |
雷程仕、苏佩旋、王玲玲、陈日清 |
亚军 |
Mars |
谭志钊 |
杨海苑、黄瑛华、方晓辉、杜淑婷 |
季军 |
简单的 |
李丹如 |
黄梓珊、冯德洪、王秋菊、吴远洋 |
第四名 |
5S |
刘素萍 |
苏晓星、肖潇、籍科、李宇斌 |
最佳个人奖 |
杨海苑、雷程仕 |
第四届 |
内容 |
规模 |
数量 |
合计 |
培训讲座 |
350人/场 |
3场 |
1050人/次 |
初赛队伍 |
90支队伍 |
5—7人/队 |
450人 |
初赛观众 |
300人/晚(估算) |
3晚 |
900人/次 |
复赛队伍 |
16支 |
5人/队 |
80人 |
复赛观众 |
350人/晚(估算) |
1晚 |
350人 |
总决赛队伍 |
2支队伍 |
5人/队 |
10人 |
总决赛观众 |
400人 |
1晚 |
400人 |
全校关注率 |
龙洞校区70%,大学城的20%,广金10% |
获奖名单 |
名次 |
队名 |
队长 |
队员 |
冠军 |
TOP |
梁磐岱 |
周凤青 肖佳鹏 罗柳玲 朱政沁 |
亚军 |
七仔 |
江宇霖 |
施培衡 林嘉慧 刘萍 陆健仪 张美君 陈丹 |
季军 |
未管队(CRAZY) |
郭婉玲 |
黎欣豪 陈晓梅 林秀云 叶琦尧 |
第四名 |
PC |
詹春德 |
邓英海陈惠君陈海亚隋胜华 吴 钏 周松竹 |
最佳个人奖 |
詹春德梁磐岱 |
第五届 |
内容 |
规模 |
数量 |
合计 |
培训讲座 |
300人/场 |
4场 |
1200人次 |
初赛队伍 |
110 |
5-7人/队 |
570人 |
初赛观众 |
300人/晚(估算) |
3晚 |
900人次 |
复赛队伍 |
32支队伍 |
5人/队 |
160人 |
复赛观众 |
200人/晚(估算) |
2晚 |
400人次 |
总决赛队伍 |
2支队伍 |
5人/队 |
10人 |
总决赛观众 |
400人 |
1晚 |
300人 |
全校关注率 |
龙洞校区80%,大学城的20%,广金10% |
获奖名单 |
名次 |
队名 |
队长 |
队员 |
冠军 |
PC |
詹春德 |
隋胜华、吴钏、陈惠君、陈希荣 |
亚军 |
WE |
陈赞 |
姚婕、刘焱华、周诗思、黄映菲 |
季军 |
静团队 |
章曲 |
招敏华、高丹燕、龙佩妍、黄浩宏、张其泷、郑华哲 |
hunters |
范晓依 |
卢观梅、黎文成、黄少昕、曲虹宇 |
优胜奖 |
贫民富翁 |
谭发柱 |
陆坚盛、温润请、黄辉生、吴艳萍 |
雷霆队 |
张松添 |
林晓燕、曾敏燕、谭淑娟、李利斌、陈斯强 |
光之米粒 |
李康琪 |
陈秀燕、唐明、李华丽、徐妍 |
sunflower team |
文会娴 |
宋依青、杨耀辉、梁立伟、崔诗敏、黄雅婷 |
最受欢迎奖 |
P.C |
|
|
最佳团体奖 |
WE |
|
|
最佳创意奖 |
静团队 |
|
|
最佳台风奖 |
WE |
|
|
最佳学术奖 |
PC |
|
|
最佳队伍展示奖 |
sunflower team |
|
|
轩逸队 |
林跃 |
张建行、彦耀兰、何绮珊、林燕萍 |
|
惊天动地 |
林碧妍 |
李海敏、苏淑敏、龙雯婷、何沁蔚、李子灵、毛朝青 |
飞鹰队 |
洪锦端 |
玉锦环、张洧婷、聂碧霞、陈裕源、关一帆 |
|
|
|
|
|
|
|
|
校团委
经贸团委
未来管理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