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信息 |  教学资源 |  课程视频 |  案例资源 |  创新实践 |  实践教学示范 |  扩展资源 
 
  创新实践
 案例大赛 
 策划大赛 
 创业大赛 
 调研大赛 
 
  案例大赛    
案例分析大赛相关规则
2020-08-11 15:57  

初赛评分表

队名及抽签号:

案例编号:

时间: 评委:

项目加权

个别

总分

1

2

3

4

5

小计

加权

报告部分

内容深度

×5

10








仪表仪态×2

10








语言表达

×3

10








板书设计

×2

50



团队合作×3

50



回答评委

回答内容

×3

50



表达能力×2

50



备注



总计1000

累计得分


评分表使用说明

注明:评委评分时,每一项目均以10分为满分进行评分,并不需要计算任何权数,加权汇总由工作人员计算。以下对评分表的各部分使用进行说明。1.报告部分

项目加权

总分

1

2

3

4

5

小计

加权

报告部分

内容深度

×7

10








仪表仪态

×1

10








语言表达

×2

10








板书内涵

×2

50



整体协调

×2

50



2、回答评委部分

回答评委

回答问题1

×3

50



回答问题2

×3

50



(1)、上表中的1、2、3、4、5分别代表队中选手发言顺序,请评委在相应的序号下评分并计算填列“小计”一栏,计算小计时不需要乘任何权数;“加权”一列由工作人员填写。

(2)、“内容深度”、“仪表仪态”及“语言表达”三个方面是对选手个人的评分,“板书内涵”、“整体协调”、“回答问题1”和“回答问题2”是对整支队的评分。

(3)、个人总分每项均为10分,团队总分每项50分。评委可根据选手在相关方面表现合理给分。分值由0—10分及0-50分不等。

评分标准

一、评分方法(总分 1000分)

个人得分部分(50%):“内容深度”、“仪表仪态”及“语言表达”

团体得分部分(50%):“板书内涵”、“整体协调”、“回答问题1”和“回答问题2”

二、赛果的判定

每组比赛按组内队伍总分的高低,选出一队进入复赛。队伍在所参加的各场比赛中取得的分数是评判各个奖项的依据。

评分标准掌握

一、个人得分部分

1、内容深度(70%):

① 语言运用准确专业,表达简洁清晰,少有冗余。

② 说理透彻,剖析深刻,富有逻辑性,引用理论和事例得当。

③ 准确表达案例本质,提出改善方案。

2、仪表仪态(10%):

① 精神饱满、服装整齐统一。

② 仪表端庄、得体,表演大方。

3、语言表达(20%):

语言流畅,连接自然有序,语调抑扬顿挫,能有所重点突出。

二、团体得分部分

1、板书内涵(20%):

① 模型工具的应用上专业、合理、准确、完整。

② 板书内容能反映案例整体思路与分析,与选手表达内容相一致。

③ 板书设计大方得体,整洁美观。

2、整体协调(20%):

① 整个演讲、分析过程5个队员都参与其中,分工合理且能力互补。

② 时间把握准确,整体的报告衔接流畅。

3、回答评委提问(60%):

① 论证有说服力,能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并很好的结合事实。

② 有团队精神,能否互相支持、配合。

③ 反应机敏,语言流畅,用语得当。

④ 若不进行回答则该栏为零分,若评委没有提问则以满分算。

注:在比赛中出现违规现象而进行扣分处罚的将在加权后总分处扣除!

三、奖项评分标准

1、最佳团队奖:

对“板书内涵”(20%)、“整体协调”(40%)、“回答问题”(30%)的各项总分数再进行加权计算。

2、最佳创意奖:

对“内容深度”(10%)、“板书内涵”(40%)、“仪表仪态”(15%)、“语言表达”(20%)及“简介设计”(15%)的各项总分数再进行加权计算。

3、最佳学术奖:

对“内容深度”(45%)、“板书内涵”(15%)、“团队合作”(20%)、“回答内容”(20%)的各项总分数再进行加权计算。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关闭窗口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 广东工业大学 | 中国大学

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8833号